足迹
修仙修傻了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74章 易理贯通天人的大道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他轻点泰卦九二爻"包荒,用冯河":

"阳居中位,能包容荒秽,涉越险河,此乃穷则变,变则通的实践。"

又指否卦六二爻"包承,小人吉阴居阴位,顺承于上,虽小人得吉,却暗藏否极泰来的转机。"

"泰否之辨,核心在往来。"

伏羲演示泰卦初九爻变阴为"地水师"卦,

"泰初拔茅茹,以其汇,象征阳气初动时的聚众之力;否初拔茅茹,以其汇,贞吉亨,象征阴气初盛时的守正待变。"

这种往来屈伸的智慧,让小普想起《周易·系辞》

"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"

——义理的精髓,在于知进退之机。

伏羲展开"水火既济"与"火水未济"卦象:

"既济六爻皆当位,却以濡其,厉终;未济六爻皆不当位,反以濡其尾,无咎始。"

他解析既济九五爻"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":

"盛大的祭祀不如质朴的诚心,象征满而不溢的智慧。"未济九四爻"震用伐鬼方,三年有赏于大国":"以震动之力征伐,象征缺憾中的奋进。"

"既济未济,是义理的终极辩证。"

伏羲让两卦在空中旋转交融,

"既济中有未济——初吉终乱;未济中有既济——柔得中而应刚。"

这种"圆满即缺憾,缺憾即圆满"的义理,让小普明白《易经》并非追求绝对完美,而是教人在动态平衡中持守中道。

伏羲将象数光影与义理竹简重叠,展现"象-数-辞-义"的推演链条:

1观象取象(如乾为天、坤为地)→2立数定数(如乾一坤八、河图洛书)→3系辞焉而明吉凶(如乾卦"元亨利贞"、坤卦"利牝马之贞")→4推义理以尽人事(如"自强不息厚德载物")。

他以"风雷益"卦为例演示:

-象:上巽风下震雷,风助雷威,雷助风势,故为"益"。

-数:震三巽四,三四合七,七为少阳之数,象征增益的生机。

-辞:"益,利有攸往,利涉大川",因刚柔相推而得利。

-义:"君子以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",从自然增益引申到修身改过。

小普顿悟:义理并非悬空的道德说教,而是象数规律在人事上的映射。如"山泽损"卦,上艮山下兑泽,泽润山而泽损,故引申为"损己益人";"风雷益"卦,雷动风散,声势增益,故引申为"见善则迁"。这种"观物取义"的思维,让自然规律与人间法则成为一体。

伏羲指向书院中央的"易"字:

"易有三义——简易、变易、不易。义理的归宿,正在于把握不易之根本,应对变易之万化,最终达至简易之境界。"

他以"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"为例,

"天道的变易中,万物各有其性命之正,君子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——穷尽义理,尽性修身,最终合于天命。"

小普尝试以义理分析自身修行:

过去执着于佛易之辨,如今方知义理如舟,象数如水,二者相济才能渡向"天人合一"的彼岸。如"火雷噬嗑"卦,上离明下震威,象征以光明威德破除障碍,这与修行中"以智慧断烦恼"的义理相通,虽不涉佛道名相,却暗合心性修炼的本质。

当晨曦穿透神识,小普手中的《伏羲氏易经》自动翻到"说卦传":

"昔者圣人之作《易》也,将以顺性命之理。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,立地之道曰柔与刚,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"

他望着竹简上闪烁的义理之光,终于明白:易经的义理,既是天地运行的法则,也是君子修身的指南,其核心不在玄奥的理论,而在"通天下之志,定天下之业,断天下之疑"的实践智慧。

此刻,小普的识海中,"元亨利贞"化作四季的轮回,"吉凶悔吝"变为人生的淬炼,"刚柔中正"成为行事的标尺。

这些义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融入血脉的智慧——当他在藏经阁翻开《连山易》时,现每一页的卦辞背后,都隐藏着义理的清泉,等待着与象数的河流交汇,共同滋养出贯通天人的大道。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52bqg.org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.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.